目前的父母都意识到表彰孩子的重要程度,可是不少父母困惑地说:大家也表彰了不少呀,可是成效甚微。是大家的表彰不能法吗?大家如何样表彰孩子呢? 让大家来看看下面的案例
案例1、
扬扬兴冲冲地把他认真画了一下午的绘画作品《菜鸟兔的晚会》拿给正在看电视的母亲看。母亲看了一眼,竖起大拇指说:你画得真很好!有进步!
成效评价:表彰笼统、模糊、空洞。
案例点评:孩子画了一下午,只换得妈的一句你画得真很好。这种表彰法过于抽象、概括、简单、空泛,只不过对结果的总体性评价。至少孩子不了解什么地方画得很好。这不利于以后的努力,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同时,这种简单表彰不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更起不到强化用途了。
具体办法:
你可以如此说:
以充满感情的口气说:你的画颜色真漂亮,它给我带来了快乐。(潜台词:你的画是有价值的)
以赞叹的口气说:你的想象好丰富啊,我想不到的你想到了,都被你画出来了。(潜台词:你非常会想象,会创造)
以一定性的评价态度说:这棵树画得太妙了,树枝有粗有细,果子非常饱满,叶子非常圆润。我真喜欢!(潜台词:我在赏析你的画法)
贴心提示:
表彰要具体而明确,要注意细节,才能让孩子产生愉悦感,收获感。有了好感觉孩子下次还想继续努力,维持这种好感觉。
表彰的目的之一是帮助孩子发现我们的潜能和优势,如:你非常会想象,你哪一点画得如何好,等等。如此孩子了解我们的优势和亮点,下次会朝这方面继续努力。这就需要父母在表彰孩子,要细心知道整个事情的过程,擅长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优势,并通过表彰使他发扬光大。
案例2、
有个父母学了赏识教育后,发现赏识有这样巨大的勉励用途,于是开始对3岁的儿子大用特用表彰。看到孩子吃完一碗饭,立即竖起大拇指:我儿子真了不起!孩子去给客人开门,父母抱起来亲:你真棒!孩子画了一只奥创,父母表彰说:哇,画得太棒了,长大肯定能当画家!将来,每画一幅画,孩子都拿着画给父亲看,等着他的表彰呢。
成效评价:表彰夸大、失真、过度。
案例点评:过多过度的表彰会让孩子对表彰产生依靠性,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是孩子份内该做的事,象孩子自己可以吃饭,给客人开门等,可能在父母没运用表彰 之前,孩子就已经如此做了。这也是过度表彰今天表彰了,明天还表彰差不多的事情;还有就是不符合客观事实、有意夸大其辞的表彰会让孩子不可以客观地看待自己与客观评价我们的所作所为,或者让孩子很难相信你话语中的真实性。
具体办法:
仅举画画来讲,你可以如此表彰:
以赏析的态度说:你画得很好,我感觉你越画越好了!你比昨天做还要好,真是一幅比一幅好!(说明:这是和孩子的过去比,这是纵比。千万不可以拿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譬如,你说你比班上画得还要好。则会助长孩子的骄傲情绪,或者一旦了解不如其他人画得好,又会产生嫉妒、仇视心理,不利于和谐人际关系。)
以告知孩子事实的姿态说:那些作家小时候就是象你目前如此努力的!(说明:给孩子如此一个认识:画家不是可望不可及的,原来他们小时候是如此不断努力才成功的。)
以羡慕的口气说:你比我小时候强多了!(说明:不管你的孩子目前是不是真的比你小时候出色,这并无关紧要,由于孩子无从考察。而对于能力还弱小的孩子来讲,如此的对比,可以让孩子感觉一直被他所崇拜的父母并非不可超越的!从而让孩子产生自豪感,激起更大的动力。)
贴心提示:
表彰,作为一种激起孩子上进的动力、勉励孩子去努力的武器,也不可以随意滥用。什么都拿来表彰一番,表彰就变得便宜了,孩子就不珍惜了。所以孩子平时已基本能做得好的,不必再表彰了,不然孩子会感觉不自在。等到真的要表彰孩子的某些地方时,孩子可能不在乎了。第二,表彰不可以随便夸大,太夸大的表彰是虚假的,也不可以给孩子指出努力的方向。动不动戴上作家、画家、什么什么家的大帽子,大一点的孩子会感觉大人的表彰非常假,甚至怀疑你的诚意。所以,可以是客观真实的,也可以是稍微夸大一点点,让孩子感觉可信真实。
所以说,表彰是一门艺术,需要父母们在实质运用中细细琢磨表彰措辞,而不要生搬硬套,盲目用。用好了,让孩子以后向更好的方向进步;用不好,孩子就失去前进的动力。